一、教学目标
(一)认知目标
引导幼儿认识跑步、跳跃、球类、平衡木等常见体育标志,理解其代表的运动项目含义。
(二)技能目标
通过模仿标志动作,发展幼儿的肢体协调性与反应能力。
(三)情感目标
激发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,培养遵守规则的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。
二、活动准备
- 材料准备:打印好的体育标志卡片(含图标+名称)、运动场地(划分不同区域)、小奖品(贴纸/徽章)。
- 环境创设:教室墙面张贴体育明星海报,营造运动氛围;户外设置“标志寻宝区”,隐藏标志卡片。
三、活动过程
(一)导入:趣味谜语引兴趣
教师:“小朋友们,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谜语——‘圆圆身体像皮球,拍一拍就蹦跳,猜猜它是啥?’”(出示篮球标志卡片)“对了!这是篮球标志,代表打篮球的运动。那还有哪些有趣的体育标志呢?我们一起去探索吧!”
(二)认知:认识体育标志
- 直观展示:依次出示跑步(人形动态图标)、跳跃(双脚离地图标)、平衡木(长条形器械图标)等标志,结合简单提问:“这个标志像什么?在哪里见过?”
- 情境关联:“如果看到‘跑步’标志,我们要怎么做?(引导幼儿说出‘跑起来’);看到‘平衡木’,我们可以学小猴子走钢丝哦!”
(三)实践:模仿标志动作
- 个体模仿:教师随机抽取标志卡片,幼儿快速做出对应动作(如举卡片说“这是跳远!”,幼儿做跨步跳)。
- 小组竞赛:将幼儿分成4组,每组派代表抽取标志卡,小组共同完成动作,最快且正确的组获得奖励。
(四)游戏:标志大闯关
在户外设置“标志迷宫”:地面贴有不同标志,幼儿需按标志指示完成动作(如遇“跑步”标志跑5步,遇“球类”标志拍3下气球),成功到达终点的幼儿获得“运动小达人”贴纸。
四、延伸活动
- 家庭任务:请家长带幼儿观察小区健身器材上的标志,并用绘画形式记录下来。
- 区角渗透:在美工区提供彩纸,幼儿制作体育标志手工;在建构区搭建“运动场”,摆放标志模型。
五、教学反思
本节课通过视觉认知、动作模仿、游戏互动三位一体设计,符合中班幼儿“具体形象思维为主”的特点。后续可增加更多生活化标志(如游泳馆、健身房标志),深化幼儿对体育文化的理解,同时注重个体差异,给予胆小幼儿更多鼓励,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运动的乐趣。
(注:文中配图为“体育标志卡片集合”“幼儿模仿动作瞬间”“户外标志闯关场景”,可通过视觉化素材增强学习效果。)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