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活动背景与价值
小班幼儿正处于身体协调性与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,抢垫子作为经典体育游戏,通过简单的跑动、躲闪与协作,既能激发运动兴趣,又能锻炼反应速度与团队意识。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游戏的完整设计方案,助力幼教工作者高效开展户外活动。
(一)核心目标
- 体能发展:提升奔跑、躲闪等基本动作技能,增强肢体灵活性;
- 认知与社会性:理解“听信号行动”的游戏规则,学习与他人分享空间与器材;
- 情感体验:在轻松氛围中感受运动的快乐,建立自信心。
二、材料与场地准备
(一)器材清单
- 泡沫垫子(数量为幼儿人数减1,如20名幼儿需19块);
- 轻快音乐(用于热身与放松环节);
- 哨子/铃鼓(作为开始/结束信号)。
(二)场地规划
选择平坦开阔的户外草坪或室内活动室,划分圆形游戏区(直径约5米),确保无尖锐物,预留足够缓冲空间。
三、活动实施流程
(一)热身导入(5分钟)
播放欢快音乐,带领幼儿做头部转动、手臂摆动、腿部屈伸等基础拉伸,重点模拟“抢垫子”时的跑动姿态(如快速小步跑、突然停止),唤醒肌肉记忆。
(二)游戏讲解与示范(3分钟)
-
规则说明:
- 幼儿围成圆圈站立,垫子散放在圈内;
- 听到哨声后,迅速抢占一块垫子,未抢到的幼儿表演小节目(如唱儿歌、做鬼脸);
- 每轮减少1块垫子,增加挑战难度。
-
教师示范:邀请1-2名幼儿配合演示“快速跑→抢占垫子→保持平衡”的动作,强调“不推挤、不争抢”的安全准则。
(三)分组游戏(10-15分钟)
- 初级版:每轮结束后,教师引导幼儿分享“如何更快找到空垫子”(如观察同伴动向、提前预判)。
- 进阶版:加入“颜色匹配”规则(如红色垫子对应穿红衣服的幼儿),强化认知与反应结合。
(四)放松整理(5分钟)
播放舒缓音乐,带领幼儿模仿“小猫伸展”“小狗抖毛”等动物动作,按摩腿部肌肉;最后共同收拾垫子,培养责任感。
四、安全与延伸建议
(一)风险防控
- 场地检查:提前清除石子、积水,避免滑倒;
- 人员分工:安排1-2名助教站在游戏区边缘,及时制止危险行为(如推挤);
- 个体关注:对运动能力较弱的幼儿,可适当放宽规则(如允许其选择相邻垫子)。
(二)家园共育延伸
- 家庭游戏:建议家长用抱枕代替垫子,在家中开展“亲子抢垫子”,巩固规则意识;
- 主题绘画:请幼儿画出“我最喜欢的抢垫子时刻”,张贴于教室主题墙,强化情感联结。
结语:小班体育游戏的核心是“玩中学”,抢垫子以其低门槛、高互动性成为幼教 favorites。通过科学设计流程与灵活调整规则,能让幼儿在笑声中收获成长,也为后续复杂体育活动奠定基础。
(注:文中配图为“幼儿围圈抢垫子动态场景”“器材摆放示意图”,可根据实际需求添加。)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