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陕西省东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,渭南近年来将体育事业作为民生工程与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,全力推进“体育强市”建设。通过政策引导、设施完善、活动丰富和竞技提升等多维度举措,逐步构建起覆盖城乡、惠及全民的体育发展体系,为市民健康生活注入活力,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。
一、政策引领,夯实体育发展基础
(一)规划先行,明确发展方向
渭南市立足长远,制定《渭南市“十四五”体育发展规划》,明确提出“全民健身普及、竞技体育突破、体育产业壮大”三大核心目标,将体育强市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全局。规划围绕“设施网络化、服务均等化、产业多元化”路径,细化年度任务清单,确保体育事业发展方向不偏、力度不减。
(二)资金投入,保障项目落地
市级财政持续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,设立体育发展专项资金,重点支持公共体育设施建设、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。近三年累计投入超5亿元,用于新建改建体育场馆、采购健身器材及举办品牌赛事,为体育强市建设提供坚实财力支撑。
二、设施完善,构建全民健身网络
(一)城乡覆盖,打造15分钟健身圈
渭南坚持“城乡一体、普惠均衡”原则,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。主城区按“15分钟健身圈”标准,新建社区健身中心32个、口袋公园健身区45处,实现每平方公里至少1个健身场地;农村地区完成行政村健身器材更新换代,累计安装健身路径1200余套,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健身服务。
(二)专业场馆,提升竞技水平支撑
聚焦竞技体育需求,渭南市对现有体育场馆进行升级改造:渭南市体育馆新增电子显示屏和智能化管理系统,可承接省级以上篮球、排球赛事;游泳馆扩建恒温泳池,满足专业训练和群众游泳需求。此外,新建的渭南市体育运动学校,配备标准化田径场、体操房等专业设施,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优质训练环境。
三、活动丰富,激发群众参与热情
(一)品牌赛事,增强城市影响力
依托华山、洽川等自然资源,渭南打造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赛事。如“华山国际登山节”“洽川湿地马拉松”“华山国际攀岩节”等,不仅吸引了国内外体育爱好者参与,还带动了当地旅游消费。其中,“华山国际登山节”已连续举办28届,成为渭南对外展示形象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(二)日常活动,推动全民常态化锻炼
为激发群众参与热情,渭南定期组织“社区运动会”“老年健身操大赛”“校园足球联赛”等活动,形成“月月有活动、季季有亮点”的格局。例如,“社区运动会”设置乒乓球、羽毛球、趣味田径等项目,覆盖全年龄段人群,参与人数年均超10万人次,真正实现了“运动融入日常”。
四、竞技突破,彰显体育实力风采
(一)省运会成绩,展现训练成果
在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上,渭南代表团共获得金牌42枚、银牌38枚、铜牌35枚,金牌总数位居全省第三,创历史最佳战绩。特别是在田径、举重、射击等项目中表现突出,多名运动员入选省队集训,为陕西竞技体育贡献力量。
(二)后备人才培养,筑牢长远根基
渭南注重青少年体育后备力量建设,依托市体育运动学校和各级体校,建立“选苗—育苗—保苗”一体化培养机制。目前,全市共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8家,注册运动员2000余人,输送至省级以上队伍的运动员达150余名,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当前,渭南体育强市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。未来,渭南将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,推动体育与教育、旅游、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,力争到2025年建成“设施完善、活动丰富、竞技领先、产业兴旺”的体育强市,让体育成为渭南市民幸福生活的底色,也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金名片。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