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教学目标设定
1. 知识目标
帮助学生理解红绸舞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,明确其在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中的独特地位,建立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框架。
2. 技能目标
掌握红绸的基本握法(双手握绸中段,绸带自然垂坠)、核心步伐(如秧歌步:左脚前迈、右脚跟进的交替节奏)及绸带挥舞技巧(云手画圆、波浪起伏等),能够独立完成基础动作组合。
3. 情感目标
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,通过集体练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,在艺术表现中提升审美感知力与创造力。
二、课前准备环节
1. 场地器材
选择开阔、防滑的运动场地(如体育馆或操场),提前布置好音响设备用于播放伴奏音乐。准备统一规格的红绸(长度约2米,丝绸材质优先,保证飘逸感),每生一条。
2. 学生准备
要求学生身着宽松运动服、软底运动鞋,提前进行关节活动(重点活动肩部、腰部、膝关节),避免运动损伤。
三、教学实施步骤
1. 导入环节(5分钟)
通过多媒体播放经典红绸舞表演视频(如春晚舞台或非遗展演片段),提问引导:“视频中绸带的动态美如何体现?红绸舞和我们平时做的广播体操有何不同?” 激发学生探究欲,自然过渡到新课。
2. 新授环节(20分钟)
分解动作教学:
- 持绸方法:示范“双手虎口向上握绸中段,绸带自然下垂至小腿部位”(如图1所示),强调握力适度,避免过紧限制绸带摆动。
- 基础步伐:讲解“秧歌步”——左脚向前迈出,重心前移,右脚迅速跟上并拢,重复动作时注意脚步轻盈、节奏明快。
- 绸带技巧:演示“云手”:双手交替向两侧画圆,带动绸带形成连续弧线;“波浪”:手腕轻抖发力,使绸带从肩部至指尖呈现波浪状起伏。
教师逐拍慢动作示范后,学生跟随口令模仿,教师巡回纠错(如绸带缠绕、步伐拖沓等问题)。
3. 练习环节(25分钟)
- 分组分层练习:将学生分为4 - 6人小组,先自主巩固单个动作,再尝试“步伐+绸带动作”的组合(如秧歌步配合云手)。
- 创意合作挑战:每组设计1 - 2个队形变化(如圆形、直线队列),结合动作编排短句(如“红绸飘扬展风采”),强化团队默契。
4. 展示评价(10分钟)
各组轮流展示成果,采用“自评(动作熟练度)+ 互评(队形创意)+ 教师评(整体协调性)”三维评价体系,评选“最佳创意组”“最美绸带组”,颁发小奖励。
四、安全与注意事项
- 运动前务必充分热身,尤其是肩部、腰部肌肉;
- 绸带挥舞时保持安全距离,避免相互碰撞;
- 关注个体差异,对动作滞后的学生安排“一对一帮扶”,确保全员参与。
五、拓展与延伸
- 校园实践:结合学校艺术节,组织“红绸舞社团”,编排更具难度的群舞作品,在校内公演;
- 文化探究:布置“红绸舞溯源”手抄报任务,鼓励学生查阅文献、采访民间艺人,深化文化理解。
红绸舞作为集体育、艺术、文化于一体的项目,其教案设计需兼顾技能传授与文化浸润。通过科学规划教学环节,既能让学生掌握传统舞蹈技艺,又能唤醒民族文化自信,让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。
网友评论